新闻中心
粘钢加固施工前对基层有哪些具体处理要求?
粘钢加固施工前,对基层的处理是确保加固效果成败的关键环节。其处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后序胶粘剂的粘结效能与加固体系的整体受力性能。基层处理的核心目标是获得一个坚固、平整、干燥、洁净的混凝土表面,以确保结构胶能与基材实现大限度的有效粘结。
具体处理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定位与凿除
首先,需依据设计图纸,地在混凝土结构表面放出钢板粘贴位置。随后,使用工具(如錾子、电锤等)将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抹灰层、装饰层等凿除,直至坚实的结构基层完全暴露。若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存在浮浆层,也应一并去除。
2. 表面打磨与平整度处理
对已暴露的混凝土基层,应采用角磨机配金刚石磨片进行打磨,去除表面疏松层、风化层、碳化层以及水泥净浆,使坚固的骨料充分显露,形成具有一定粗糙度的新鲜表面。打磨后的表面应无尖锐凸起,整体平整。对于局部存在的凹陷、孔洞或较大高差,需使用高强环氧树脂砂浆或修补胶进行找平修补,确保后续钢板粘贴时无空鼓,胶层厚度均匀。
3. 裂缝与缺陷处理
若混凝土基层存在裂缝,必须根据其宽度、深度及性质,按设计要求进行先期处理。对于影响结构安全的活性裂缝,应行加固补强处理;对于非结构性裂缝,通常需进行压力注胶或表面封闭处理,以防止其继续发展并确保粘结面的完整性。对于露筋、锈蚀等缺陷,应除锈并进行防锈处理后,再用修补材料填平。
4. 清洁与除尘
这是其重要且易被忽视的环节。经过打磨和修补的混凝土表面,必须清除所有粉尘、油污、污渍等杂质。应首先使用无油压缩空气或高压吹风机吹除表面浮尘,然后使用蘸有丙酮或无水酒精的棉纱或布块反复擦拭表面,直至擦拭物无明显污迹为止。此过程需确保粘结面达到“一尘不染”的状态。
5. 干燥度保证
结构胶粘剂(通常是环氧树脂类)对基层的含水率有严格要求。处理后的混凝土基层必须保持干燥,其含水率不应大于相应胶粘剂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在潮湿环境或对基层干燥度存疑时,应采用红外灯烘烤等人工干燥方式进行处理,确保粘结界面干燥。
6. 钢板贴合面处理
与此同时,待粘贴的钢板贴合面也需进行除锈和粗糙化处理。应使用角磨机配砂轮片打磨至出现金属光泽,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以增加机械咬合力。处理后同样需进行严格的清洁除尘。
综上所述,粘钢加固施工前的基层处理是一个系统、精细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严格遵循“凿除-打磨-修补-清洁-干燥”的工艺流程,才能为后续的涂胶与粘贴工序奠定坚实的基础,终确保粘钢加固的长期可靠性与安全性。